当前位置:塑胶原料公司奇闻“胡子”最多的蛙 髭蟾上颌边缘有8至11枚黑色
“胡子”最多的蛙 髭蟾上颌边缘有8至11枚黑色
2023-03-23

“胡子”最多的蛙是什么蛙?髭蟾(学名:Vibrissaphora)为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动物统称。髭蟾为中国特有属,成蟾栖息在海拔700~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。蝌蚪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;髭蟾成蟾体头部极宽扁;口大、舌大,后端缺刻深;眼大,瞳孔纵置;上颌有齿;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,构成网状细肤棱;四肢背面多成纵行,指、趾腹面有粗的纵肤棱;主食蝗虫、蟋蟀、叩头虫、竹蝗、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。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“胡子”最多的蛙等相关内容。

“胡子”最多的蛙

长“胡子”的蛙已经够特殊的了,何况“胡子”最多!然而世界上还真有长“胡子”的蛙,在中国就大量分布着许多种这样奇怪的小动物,那么到底是哪种蛙的胡子最多呢?其实,这种长在蛙颌上的“胡子”是蛙的蛙角质,奇怪的是它们长在了雄蛙上颌,看上去就像是蛙的“胡子”。长有这种奇怪的“胡子”的蛙叫“髭蟾”,现共有5个物种,它们都长有“胡子”,不过胡子的多少却是大有区别的,有的是1根,有的是2根,10多根的也有,其中“胡子”最多的是发现于中国云南地区的一种“髭蟾”,它的上颌密密麻麻地长了两排“胡子”,看上去和人的胡子没什么两样,它被认为是世界上“胡子”最多的蛙。髭蟾(学名:Vibrissaphoraliui)又称中国角怪、胡子蛙、崇安髭蟾、坑鹅、雷公角怪,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两栖动物。髭蟾属于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,是中国的特有物种。与其他蟾科动物相比,髭蟾的蝌蚪期长,易遭天敌吞食,成活率低,所以髭蟾为世界级的珍稀动物。雄性髭蟾每年发情期时,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,此乃中国角怪的名称由来,也被称为“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”。

外形特征

蝌蚪大而粗壮,全长可达100毫米以上。后背与尾基交界处一般均有醒目浅色的Y字形斑。髭蟾的蝌蚪期长,易遭天敌吞食,成活率低。蝌蚪需越冬两次,约3年才变态为幼蟾。雄性髭蟾每年发情期时,上颌边缘都会长出角质刺。

髭蟾体头部极宽扁;口大、舌大,后端缺刻深;眼大,瞳孔纵置;上颌有齿;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,构成网状细肤棱;四肢背面多成纵行,指、趾腹面有粗的纵肤棱;胯部多有一月牙形浅色斑,长可达10厘米。身体背﹑面均呈蓝褐色,亦有灰色。眼色特殊,上半呈蓝绿色,下半深褐色。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,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。头部扁宽,前肢长于后肢,趾间有蹼。

雄蟾上唇缘的角质刺在繁殖期后脱落,仅基部有突起的软组织,以后再角化成刺,每年周期性更替;雌蟾相应部位有橘红色或米色点。

生活习性

成蟾

成蟾栖息在海拔700~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。白昼隐匿在石隙、土洞、杂草或树根下。夜出觅食,主食蝗虫、蟋蟀、叩头虫、竹蝗、金龟子、等多种农林害虫。

蝌蚪

蝌蚪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,也吞食小蝌蚪。一般昼伏夜出。经1~2年才能完成变态。

生长繁殖

平时髭蟾不会轻易露面。到了求偶时节,夜晚时分方在千米高山的林涧中鸣叫。

每年冬天11月上、中旬繁殖(注:多数两栖动物早已进入冬眠,髭蟾此习性相当奇特)。在山溪内才抱对、产卵,卵灰白色,卵径约3.5毫米,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,卵群在水中飘荡,最后卵粘附于水中石块上,卵群含卵量多为200-500粒。约半个月的产卵期过后则销声匿迹。

髭蟾受精卵约经一个月孵出蝌蚪,蝌蚪也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缓流处或回水荡内,全长可达91毫米,其中头部和身体约长31毫米。蝌蚪背面为深棕色,尾灰棕色,有深色斑,体尾交界处有浅色的“Y”形斑。蝌蚪昼伏夜出,白天隐蔽在石缝内,夜晚以苔藓、藻类为食,蝌蚪需越冬两次,约3年才变态为幼蟾。髭蟾的蝌蚪期长,易遭天敌吞食,成活率低。

塑胶原料公司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